9月19日,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2025年度测试与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顺利举办、圆满落幕。作为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会议在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的统筹指导下,由学会测试与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承办,为岩土工程行业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技术研讨平台。▲会议现场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促行业发展▲杨光华理事长致辞
▲孙晓立主任讲话
孙晓立主任委员进一步表示,本次学术交流会旨在搭建一个开放共享、高效务实的高水平平台,希望借此促进专家学者间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持续提升广东省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水平,最终为保障重大工程建设安全、驱动行业科技进步注入新动能。
特邀报告:聚焦前沿,破解工程难题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四位行业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围绕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与创新应用展开深度分享。
广州建科院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孙晓立教授级高工,作题为《既有桥梁桩基础工程性能诊断与评估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专题报告。针对城市更新与交通基础设施改造中,既有桥梁桩基性能评估面临的历史资料缺失、隐蔽缺陷难识别等突出难题,他系统阐述团队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研究历程,全面总结研发形成的既有桥梁桩基础工程性能诊断与评估成套技术。该技术同步配套研发专用检测设备与分析软件,构建起涵盖测试理论、试验方法及技术标准的完整技术体系。此项成果成功攻克无历史资料桩基的隐蔽缺陷识别难题,为桥梁大修工程旧桩再利用评估、城市更新地下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分析、海滨码头桩基损伤与耐久性评估等实际场景需求,提供精准可靠的科学支撑。目前,该团队研发的在役桥梁桩基础工程性能评估技术,已在广深高速、下塘西路立交桥大修、南沙新联立交桥维修加固、白云区上埗桥拓宽、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行政楼地铁下穿等40余个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该技术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余篇,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件,并荣获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孙晓立专家作特邀报告
▲滕超专家作特邀报告
▲魏斌专家作特邀报告
▲黄锦林专家作特邀报告
圆满落幕:内容翔实,赋能技术升级
在2025年度测试与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特邀专家带来的报告精彩纷呈 —— 既具备深厚的理论深度,又拥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指导价值,系统全面地展现了近年来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先进技术应用,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启迪与研究思路的拓宽。
与会人员对本次交流会给予高度认可,不仅学到了大量实用性专业知识、实现了个人视野的延伸,更在技术认知与实践思路上收获颇丰,一致认为本次学术交流会举办得十分成功。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合影留念,定格下本次学术交流的珍贵瞬间,为2025年度测试与监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参会人员合影
来源│市政检测 杨军 总工程师办公室 林静聪
编发│党群工作部 卢重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