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
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后工作站
招聘信息
2018年11月,我司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作为依托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截止目前,共招收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建筑材料、环境岩土及结构工程等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26人,其中13人获博士后基金,10人已出站。
陈 航
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数字建造研究院院长,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专业,致力于将基础学科与现代工程、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授权专利50件、软件著作权26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等科技奖项10余项。先后被授予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最美员工、广州十大榜样个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
张金龙
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新材料事业一部总工程师,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先后获得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白云区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住建厅科技计划项目等12项,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EI8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10项,两项专利分获中施协专利大赛一等奖和中技协年度专利一等奖,研发产品获评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供应广州及周边地区混凝土生产企业30余家,销售产值约1.5亿元。
刘春林
高级工程师,现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数字建造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地基基础检测监测、工程施工咨询等方面的科研与产业化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E/EI检索论文15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获得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奖一等奖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
张 硕
高级工程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现任广州建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等各级科研项目近10项,获授权专利11件,发表论文14篇,参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1部和广东省标准1部,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
乔升访
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公路水运检测师,数字建造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持和参加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5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8篇,申请和授权专利30件。荣获广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白云区创新领军团队带头人、白云区劳动模范,中山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专家等,获华夏建设科技奖二等奖、工程建设科技奖等9项奖励
苏定立
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建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工业大学硕导。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广建集团科技计划等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住建厅科技计划等10项,参与白云沙亭岗、国际金融城等重大工程10余项。发表论文20篇,授权专利20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等。获评广东省土木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白云区产业领军人才。
吴 江
现任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助理,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主要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及技术咨询、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研究。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士后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项目14项,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混凝土》、《辐射防护》等期刊发表论文14篇,申请专利8件,其中授权5件。被授权广州市白云区“云聚英才卡·钻石卡”荣誉。
崔 皓
现任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在站博士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外专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专家智库成员,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建筑垃圾资源化等科技研发工作。作为公司技术骨干,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项,集团公司科技项目1项,累计发表论文7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获得2021年度水循环利用优秀论文奖(全国共10篇)、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冀春杰
现任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科研主管,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专业,致力于场地污染修复、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环境岩土工程领域研究。先后参与完成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2篇,授权专利3项,获得国内会议优秀报告2次。
蒋明烨
现任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科研主管,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技术研发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和参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计划项目1项,企业自立课题1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1区论文4篇。
刘 斌
现任公司建筑节能研究所科研主管,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力学专业,致力于地下空间火灾蔓延机理与烟气控制、建筑消防评估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篇,代表性论文有《Effect of altitude on vertic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longitudinal smoke layer thickness in long tunnel fires》、《Effects of altitude on smoke movement velocity and longitudi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unnel fires》、《运动车辆对隧道火灾顶棚射流温度分布的影响》。
潘丽霞
现任公司科研成果转化办公室科研主管,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曾受中国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捷克布尔诺理工大学完成为期2年的博士联合培养,致力于混凝土断裂以及耐久性的研究。曾主持江苏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1项,参与江苏-捷克双边科技资助计划项目、中国-捷克政府间科技合作委员会第42、43届例会项目、“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在《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Conputers & Structures》、《Neural Computing &Applications》等混凝土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期刊发表论文5篇。
杨 军
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现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研发部主任。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荣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省级学会科学技术奖20余项,发表论文30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PCT国际专利1项。先后荣获“广东省土木建筑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优秀总工程师”、“广州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广州建筑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卞德存
高级工程师,现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博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先后主持各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15项;申请专利40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8项;发表论文13篇;参编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各1部。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广州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华夏建设科技奖、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技奖共计10项,获广东省优秀工程检测监测项目特等奖及创新奖各2项,广东省及广州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银奖各1项。
邵继喜
高级工程师,现任市政检测公司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专业,致力于早期人防工程、隧道工程、建筑地基基础、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科研、咨询、检测等专业技术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0项;申请专利15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技术奖一等奖2项、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第七届优秀工程检测监测项目特等奖1项,广东省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银奖1项。
胡良军
现任市政检测公司设备与安全管理部经理助理,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于日本山口大学社会基础环境专业。主持和参与《营运公路边坡病害智能识别与风险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公路高边坡健康监测系统开发与示范工程》《超大型垃圾填埋场堆体智能巡检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7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第九届优秀工程检测与监测项目奖创新奖等奖项。
杜永潇
现任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助理,在站博士后,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桥梁结构检测监测等领域的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的课题成果荣获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和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参编广东省标准1部、团体标准1部;授权国家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被评为“2022年度广东省市政行业优秀技术工作者”。
招聘信息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4年,原是科研事业单位,2008年转制为国有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示范企业。主要从事建设工程科研、咨询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监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混凝土、砂浆外加剂、人造石板材、人工智能检测与监测仪器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业务。

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部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实验室、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广州建筑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环保低碳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绿色建筑与新型建材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等24个科研创新平台。

2022-2023年,拟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如下:

研究领域与方向

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及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基础和个人意愿,从以下领域选取专业与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工作:

1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3名)
研究方向:地基基础检测、监测、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开发。
2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2~3名)
研究方向:建筑结构、公路桥梁与隧道、市政工程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开发。
3
暖通空调,建筑热物理(1~2名)
研究方向:从事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开发。
4
环境工程 (1~2名)
研究方向:从事河流水质在线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废水处理工艺、及垃圾填埋场黄金检测技术开发。
5
建筑材料(2~3名)
研究方向:从事混凝土与砂浆外加剂,无机人造石板材等建筑新材料的研发。
6
软件工程(2名)
研究方向:从事建设工程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互联网系统开发。
7
仪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3名)
研究方向:工程检测、监测等仪器、设备开发。
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

(2)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于2023年9月之前毕业的博士;

(3)品学皆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32岁,紧缺专业课放宽至35岁;

(4)具备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并愿意出站后留本单位工作。

招收办法

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与有关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人应提供以下材料:

(1)本人简历及个人业绩资料;(2)选择的研究领域与方向及在该领域与方向的研究思路。

公司将对应聘人员通过面试方式进行考核,择优录取。

博士后待遇

1. 公司招收的博士后分为两类:

(1)A类博士后(项目博士后):研究课题应为应用技术领域,成果目标为新产品、新技术等,技术指标明确,有推广应用前景,可量化可考核。出站后就业根据公司与博士后的意愿双向选择。

(2)B类博士后(公司中层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研究课题可为应用技术领域,也可为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博士后自愿出站后留在公司及属下各子公司工作,并在入站前签订长期服务协议,按照公司中层后备人才培养对象培养。

2. 薪酬福利包括基本工资、广州市博士后生活补贴、五险一金、企业年金、餐费、交通补贴、高温补贴、住房补贴、生日礼金、执业资格补贴、出差补贴、其他福利补贴等,年收入35万起;根据主持获得的项目资助情况,可享受科研补贴;休假、工会活动等方面与其他在职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B类博士后及其出站后经公司与博士后双向选择后留在公司或属下子公司工作的A类博士后,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1)根据《关于印发<广州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方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方案>和<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方案>的通知》(穗组字[2017]98号)精神,符合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认定标准的,公司优先推荐认定,并在广州市予以安家费/住房补贴的基础上,公司或属下各子公司按同等标准给予安家费/住房补贴;

(2)择优推荐申报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人选,对入选第一、第二梯队的每名后备人才,市财政每年度分别予以不超过40万元、25万元的经费资助。

(3)根据公司《应届生入职安家补贴办法》,一次性给予应届生安家补贴10万元。

(4)优先列入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3.根据《广州市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的实施意见》(穗组通〔2019〕42号)文件精神,在广州市给予博士后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的基础上,公司配套给予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4.公司提供住房补贴或政府公租房(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多种方案可选)。

5.择优选派申请《广州市企业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至国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择优推荐申请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或科技计划项目。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833号建研大厦

邮编:510440

联系人:刘博士 崔博士

联系方式:15626013677 13128736778

E-MAIL:liuchunlin2007@163.com、hitcuiha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