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2025首届广州国际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产业博览会上,由广州建科院集团、广东省建设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主办的“装配式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提升发展论坛”在广州保利博览馆顺利举办。
报告深入剖析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这一关键环节,从行业现状到创新技术,再到研究成果,向大家呈现质量控制技术如何为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驾护航。
报告指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1.套筒灌浆检测技术准确性差、实施不方便、检测成本高
2.MIC结构不进行抗震设计,内地发展MIC技术不能直接照搬香港、新加坡的经验
3.MIC模块连接质量影响MIC结构整体安全和长期使用性能,现有MIC节点连接检测缺少技术标准支撑
报告介绍,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质量检测的技术难题,广州市建科院集团属下广州市政检测公司开展了基于电学测试原理的装配式结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研究,开发了三种电学检测方法(电阻率法、压电法、电容法)和相关检测设备及软件。电学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原理清晰、现场操作方便和检测费用低等优势,模型试验和现场对比验证的结果均表明电学法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套筒灌浆的不饱满情况,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套筒灌浆连接全数、高效和实时检测的需求。
目前,该创新检测方法已在广州东晓南-广州南站连接线工程、东莞环莞快速路三期莞深高速至东部快速路工程等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广州东晓南路至广州南站连接线工程
▲东莞环莞快速路三期莞深高速至东部快速路工程
来源│市政检测 付慧英 朱思佳
编发│党群工作部 宋浩






